首页    工作动态    忠诚履职勇担当 强基固本护平安​——榆林市政法系统持续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忠诚履职勇担当 强基固本护平安​——榆林市政法系统持续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创建时间:2025-01-21 10:40
浏览量:0

2024年以来,榆林市政法系统在省委政法委有力指导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突出政治引领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榆林市政法系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先后召开市委政法委员会、委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等15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等,开办全市政法干警联学班,实现全市政法干警、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培训全覆盖。榆林市政法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以及榆林市出台的配套制度机制,实现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常态化执行落实。2024年3月21日,榆林市委政法委考察组赴宁夏石嘴山市考察调研政治督察工作,并将政治督察工作纳入全市巡视巡查工作内容。

 

持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榆林市政法系统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组织考试812人次;把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持续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成果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意见》;注重选优树模,共评选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3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6名。

 

突出基层基础

更高水平平安榆林步伐加快

 

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榆林市政法系统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运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榆林市政法系统统筹开展“冬春行动”“夏季行动”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2024年共立刑事案件6588起,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2.5%;持续优化提升“三见警”社会面巡逻管控,大力加强治安重点区域、特种行业、“九小场所”、油气区清查整治,共检查行业场所2万余家,整改治安隐患222处,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494人,全市盗窃、诈骗等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17.1%。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榆林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领域整治工作的通知》《常态化扫黑除恶调研督导工作方案》《开展“村霸”等黑恶势力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四化三表一清单”行业监管长效机制,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2024年以来,榆林市破获十类涉恶案件109起。

 

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制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成果 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充分运用“村组日常排查、镇街周分析报告、县区月度研判”机制,全面整合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三官一律”等政法力量,统筹“两代表一委员”“五级五长”等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共化解矛盾纠纷1.5万余件。榆林市政法系统持续深化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平安联创机制,召开陕甘宁蒙晋五省(自治区)八市“赓续红色法治文化 加强矛盾多元化解”——黄河“几字弯”法学研讨会暨陕西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年会,提炼挖掘红色法治文化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

 

注重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榆林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建成两所专门学校;同时,榆林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的若干措施》《关于在全市综治中心建立阳光赋能工作体系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创新推出“心理咨询+化解纠纷+综治多元化赋能”工作模式,为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服务。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以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榆林市围绕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环节,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初步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工作目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突出系统观念

更高水平法治建设蹄疾步稳

 

法治榆林建设蹄疾步稳。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职责,分别召开会议实现法治“双点评”,率先垂范带动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点评全覆盖。榆林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制定《榆林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榆林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动计划(2024—2025年)》,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此外,榆林市延伸法律顾问工作触角,推动1050名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担任2967个行政村、284个社区的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榆林市政法系统持续巩固提升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成果,组织开展政法单位包企业、班子成员进企业活动。2024年4月,榆林市委政法委组织调研组,对12个县、市、区的企业进行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榆林中院立足秦创原榆林分中心司法保护平台,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15件。榆林市检察院部署开展深化检察“双进”、服务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活动,覆盖园区企业1317家。榆林市公安局建成4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推出“暖心警务会客厅”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榆林市司法局成立榆林炜衡商事调解中心,建立“商事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推动商事调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运行。

 

全民守法意识不断提升。榆林市政法系统坚持将“法律六进”作为“八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抓手,印发《2024年榆林市“深化法律六进 双月市县联动”法治宣传年活动方案》,按照“市县联动、同频共振”的原则,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活动主题。截至目前,榆林市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教育、风险防范化解等主题,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同时,榆林市进一步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全市314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为群众提供服务1万余人次,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服务1.3万余人次。

 

突出守正创新

政法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深化

 

全面谋划部署推进。榆林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纲要(2023—2027年)》及全省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组织召开全市司法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暨市司法协调小组会议,印发《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纲要(2023-2027年)>2024年工作计划和全市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工作要点》等文件,着力破解执法司法领域难点堵点问题。

 

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榆林市政法系统不断健全完善“三端四防线五机制”工作模式,全面推广各县市区试点工作经验,召开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会,相互学习借鉴提升。2024年,榆林市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处纠纷3.57万件,同比增长32.42%;调解成功2.57万件,同比上升30.31%。神木市“法院+价格认证中心”高效化解居民房屋漏水价格争议纠纷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多元解纷典型案例。2024年7月,全省深化政法改革工作现场会在榆林召开,榆林市委政法委、榆林中院、榆阳区委政法委和神木市发改局作经验交流。榆林市委政法委、榆阳区委政法委、子洲县人民法院和神木市价格认证中心荣获全省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执行难”治理试点扎实开展。以省委政法委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综合试点市为契机,榆林市印发实施方案,构建完善“1365”执源治理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全市法院执结各类案件4.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23.71亿元,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9.56%。榆林市牵头召开黄河“几字弯”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协作首次联席会议,持续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2025年,榆林市政法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林、法治榆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政法保障。